是果粉还是装X?闲谈iPhone用户心理 |
摘要:一直以来,小宇都不是一个时尚的人,就像昨天,偶然在网上发现一个火了很久名叫《爱疯时代》的视频,故事的内容很简单,讲的是不同的人对于iPhone的看法以及购买iPhone的心理。或许是职业病在作祟,小宇将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,看完后心情有些复杂,似乎有什么想表达,但又不知从何说起,经过一夜的思考,最终决定写一篇关于iPhone用户心理的文章 |
孩子们,买之前请想想父母
还记得上高一的那年,看到周围同学都在用手机,后来偶然有一次哥哥问到我手机的事,我就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,月底时他带着我去了手机店,给我买了一部手机。记得刚拿到时自己十分兴奋,但回到家后静下来一想,突然觉得真的不应该跟哥哥提这个要求,毕竟那部手机花了他将近两个月的工资,而自己就是一个中学生,又没有什么工作和业务要联系,一部手机只不过满足了自己的攀比心理。从那以后,我就一直没有换手机,一直用到了大学毕业,直到工作后赚了工资才又换的手机。虽然不知道这种攀比之风什么时候渗透进了校园,但相信现在的学生中这种风气应该更加严重,而热门产品iPhone肯定是首当其冲,作为过来人,小宇不禁要问:“孩子们,你们在买iPhone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辛劳的父母?”
 《爱疯时代》片段
《爱疯时代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,一位穿着普通略显疲态的中年人走进了苹果专卖店,在问好型号后从衣兜内掏出一个塑料袋,里面是准备好的钱,后来又从裤兜里掏出一些五元、一元的纸币,最终凑够了一部手机的钱。这时中年人说出了原因,原来是孩子在学校因为没iPhone而被同学笑话,要求父亲给他买一部iPhone。其实这个部分也是促使小宇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,因为看到这里我的心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酸痛感,看着这位父亲凑起的钱,在为父爱感动的同时也再次产生了一个疑问:究竟孩子该不该用这么贵的手机?iPhone或者说高价机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!?
 中学生
其实这类用户本不应该算是单一的用户,因为其主体由孩子和家长两部分构成,而且这种购买心理也算是盲从的一种。对于孩子来说,尤其是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初高中学生,当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使用iPhone的时候,他们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,很多时候他们的一些心理活动和决定是不受自己控制的,而青春期的叛逆又潜移默化的使其听不进道理,家长方面刻意的宠溺和迎合也促使了这种心理的发展,双方都在一个大背景下选择了盲从。当然,学校在教育和引导方面也存在缺失,毕竟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,这种攀比也是发生在校园中,如果校方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好的引导,相信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减少。
|
|
|
|
客户服务中心信箱:hyy8125@sina.com 热线直拨:021-63803303 (9:30-18:00)
Copyright©2010-2018 上海不夜城手机网 最大专业手机购物网 提供最新上海手机报价 云云手机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0298号 |